国企研究中心
 
思想观点 -> 国企研究中心 -> 思想观点  

着力推动国企改革落到实处

发布时间:2018-12-05 文章来源:本站  浏览次数:3550

在近期聚焦金融支持民企、稳定市场预期的诸多举措推出后,另一个看似不直接相关但却常常被提及的改革主体是国企。

不少人认为,如果不能实现新一轮的国企改革,支持民企也无从谈起。毕竟,除了本身的规模优势之外,国企的软性预算约束、诸多领域的隐性垄断竞争地位、在部分公共项目竞争中所具有的天然优势,都让民企在与其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。

实际上,新一轮国企改革一直在进行中。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召开通气会表示,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已在资本层面实现混合,且充分竞争领域国有企业混合程度更高。目前,商业一类中央企业的混改比例已超过70%,中央企业四级及以下子企业超过85%实现了混改。开展混改的省属国有企业中,商业一类企业占比达到88%,二至四级企业占比超过90%。

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,是本轮国企改革布下的重要一子。毕竟,作为改革的先手棋,以市场化手段优化国企经营效率成为重中之重,而混合所有制改革即是让国企与市场化接轨的有效手段之一。

当然,衡量国企改革成败,不能单单以混改比例来判断。国企改革最终的检验标准还是市场竞争力,是在产权明晰、管理科学、按照市场规则下的高效率。

那么,新一轮国企改革从何而起呢?

一方面,对外以“竞争中性”原则倒逼改革。

国企改革之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,既是因为其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,也是由于其对国内经济结构性调整、要素升级有着重大影响。如果不能打破国企在某些领域的垄断竞争地位及其在贷款、拿地、拿项目等方面的隐性优势,不仅是对民企发展积极性和潜力的抑制,也直接制约着国企本身改革发展的动力,最终反映为要素投入产出比的低下。

央行行长易纲前不久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表示,为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,中国将加快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,并考虑以“竞争中性”原则对待国有企业。

实际上,“竞争中性”作为一个目标,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发展的逻辑相吻合。一部改革开放史,实际上也是民营资本的开放史,同时也是一部倒逼国企改革的历史。前者逐渐进入更多领域,甚至开创了不少领域;后者则逐渐成长为独立经营、自负盈亏、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。而伴随着“竞争中性”从原则到更多层次的实践,国企将被迫从传统的隐性体制优势中跳出来,建立新的比较优势;与此同时,通过股份制改革,也能更加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杠杆作用——通过撬动民间资本甚至部分外资,国有资本可以起到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。

另一方面,对内要推动机制优化,切实提高效率。

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,国企的特殊性除了体制优势外,也有随之而来的责任。在不少国家战略项目上,国企 “要承担更多任务”。例如,在普惠金融方面,国企就责无旁贷。据报道,截至2017年,仅央企在扶贫上累计完成以及立项项目已经接近100个,涉及金额超过100亿元。

如果说对国家战略的经济支持属于社会担当,那么真正难以承受的包袱来自于机制约束。在“求稳不出错”心态下的国企,与“爱拼才会赢”的市场要求相悖。因此,从外部倒逼国企改革,必须要伴随着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的调整。

10月9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,对国企内部机制优化也有着重描述,强调要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,要加快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,统筹用好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措施。而除了上述激励措施,还强调要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,落实好“三个区分开来”,也就是说,要在实践中“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、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,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;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,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;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,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”,以此释放出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,把那些想改革、谋事业、善经营的企业家大胆用起来,把有思路、有闯劲、有潜力的年轻人提起来,推动国有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。

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,中国曾从国企改革所释放的巨大活力中获益良多。我们也期待,通过加强对国企的外部监督与约束,优化内部激励约束机制,推动本轮国企改革能够落到实处,并进而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、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上一篇: 用“政”的思维和行为推进国资国企改革
下一篇: 坚定不移把国资国企改革推向纵深

联系

Contact

关注 上海标杆善德管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 
最新动态 地址:上海市崇明区北沿公路2111号3幢
党建专栏 电邮:ahbiaogan@126.com
联系我们 http://www.biaogan100.com  
   
上海标杆善德管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@ 2012-2013 All Right Reserve 沪ICP备2022035221号-1